近日,在大余县江西悦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控制中心,一面巨型LED屏正实时呈现全厂区生产运行数据。在中央智能控制系统的精准调度下,气体制备、自动投料、高精度反应等设备高效协同作业,“机器会思考、生产能感知”的数字化场景成为现实。
“过去生产依赖人工记录与调控,如今全面实现了‘云上管理、智能控制’。”该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数字化系统预设程序,从计划排产、流程管控到能耗监测,全部实现智能统筹与远程精准调控,生产效率与品质管控能力显著提升。
以“数智化”为引擎,悦安新材已发展成为国内极少数同时掌握羰基铁粉规模化生产能力及水雾化、气雾化合金粉双工艺技术的企业,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先后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并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和国家“数字化成熟度”二级认证。
悦安新材是大余县以数字化赋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个典型。近年来,大余县聚焦微纳粉体新材料、钨及有色金属、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三大产业集群,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构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梯次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正加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在微纳粉体新材料产业领域,大余县以前瞻视野布局赛道,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诊断为抓手,推动链上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提档升级。作为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企业,悦安新材带动链上企业协同推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与绿色制造,“数智*、链式发展”的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依托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大余县成功引进昶联科技、瑞尔得新材料、艾贝新材料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形成从超细粉体、中试基地、MIM喂料到超硬、微波、软磁材料,再到航空涂料、储能材料、微电子控制设备的特色产业链。通过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江西理工等高校共建“需求牵引—中试验证—孵化量产”产学研协同机制,多项技术成果借助数字化手段成功转化。
“世界钨都”也在经历深刻变革。大余县以“钨产业大脑”建设为核心,强化设备互联与数据实时采集分析,推动传统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丫山钨业获国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二级认证,翔鹭钨业跻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上精密二期将建设智能化研发中心和数字化生产线,东宏锡业实现从矿物废渣中高效回收资源,推动产业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跨越。
立足省级钨及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大余县建设硬质合金主题产业园与新硬质合金产业园,并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赣州市钨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全县已集聚相关企业百余家,形成覆盖“采掘—粗选—钨精矿—仲钨酸铵—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粉—硬质合金—刀钻具—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大余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产业集群。今年1至7月,大余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57亿元,同比增长20.45%。
在新能源领域,大余县以数智融合为核心,全面完成规上锂电企业“数字化诊断”,格润新材、盛源新材等企业获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认证。依托中国科学院对口支援优势,大余县建成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悦锂首创“一步法提锂”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并推动多项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希尔曼锰系产品占据全国三分之一市场份额。东腾锂业4680锂电池性能指标行业*。目前,大余县共集聚锂电新能源企业14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
依托东腾锂业、盛源新材等龙头企业,大余县推动多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构建覆盖锂矿采选、锂电材料、锂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配件及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集群。赣粤汽车配套产业园已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12家,成为服务赣州新能源科技城和华南汽车城的重要生产基地。今年1至7月,大余县锂电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31.93亿元,同比增长16.6%。
目前,大余县制造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已实现全覆盖,完成入企诊断105家,启动改造91家(其中L6级以上20家),完成贯标评级64家(其中L6级以上8家)。今年1至7月,大余县规上工业企业104家,工业总产值96.8亿元,同比增长13.8%;营业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市三类县排名第2;利润总额2.5亿元,同比增长21.4%,全市三类县排名第2。数智赋能正持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