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头稀土研究院磁材所表面技术团队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制备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成功在显著减少重稀土用量的前提下,制备出了50UH、52SH等高牌号钕铁硼磁体,并成功入选“蒙科聚”稀土领域科技成果发布。
钕铁硼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磁性*强的永磁材料,在行业内号称“磁王”,主要应用于需要高强度磁场、高稳定性和高效率的现代工业和高科技领域。
包头稀土研究院磁材所表面技术团队致力于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的研发,面对重稀土资源稀缺且昂贵的挑战,项目团队成功开发了晶界扩散重稀土高效利用技术,建成一条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晶界扩散中试验证线。该技术通过定制扩散源配方、优化覆膜工艺与精准调控热处理,在提升磁体性能的同时,实现了重稀土的高效利用和短流程回收。与传统工艺相比,在磁性能相当的情况下,可节约重稀土30%至70%,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对稀缺资源的依赖。目前,团队制备出了50UH、52SH等高牌号钕铁硼磁体。
据了解,钕铁硼磁体牌号中的字母和数字代表了其关键性能指标,磁体牌号中的数字代表磁能积,数字越大磁性能越强;中间字母代表抗退磁能力,字母越靠后性能越稳定;后缀字母则代表工作温度,如“H”指*高工作温度约120℃。
根据不同特性,包头稀土研究院磁材所表面技术团队制备的高牌号钕铁硼磁体其应用侧重点也有所不同。52SH的核心优势在于高磁能积,它能在极限体积内输出*强磁力,*契合了对空间和效率有严苛要求的应用场景,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组、工业伺服电机与机器人、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材料。
50UH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极高的内禀矫顽力,虽在*磁力上稍作让步,却换来了无与伦比的抗退磁能力和高温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精密传感器和仪器仪表、工业永磁同步电机等场景,能够确保设备在高温、高压及复杂电磁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高性能磁性材料需求持续增长,钕铁硼的产量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包头稀土研究院项目团队将继续推进中试验证,完善工艺环节,抢抓市场机遇,持续研发新的材料配方和制备工艺,通过优化合金成分、改进微观组织结构等手段,进一步提高钕铁硼磁体关键性能指标,满足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需求,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