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巴中市通江县年产40万吨超微细粉体材料项目投产暨超微细钙功能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该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举行。
年产40万吨新型超微细粉体材料生产项目现场。李彦明 摄
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是巴中市2022年度十大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其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橡胶、塑料、造纸、油漆、涂料、医药、化妆品等细分领域。
“我们从2022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12月全面完工,并于今年的3月20日顺利投入试生产。”四川中科森蓝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太明介绍,目前一期的一型产品有两条生产线,年产能10万吨,可实现经济价值1亿余元。
此次揭牌的超微细钙功能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是由通江县人民政府、四川中科森蓝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三方共建的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政产学研合作载体。将以“年产40万吨新型超微细粉体材料生产项目”为应用需求牵引,开展产业规划、战略研讨、碳酸钙功能材料上下游产品研究开发等工作,助力通江、巴中乃至川东北地区超微细钙功能材料产业的协同飞跃发展。
“目前产品主要是针对橡胶、塑料的增强增韧改性,以及造纸、涂料等传统方向。接下来,我们将往精细化学品、食品、医药等更加高端的方向发展。”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潇潇介绍,提高产品附加值后,价格也能翻倍。
“基于中国科学院强大的研发能力,我们研发团队根据产品的物质本身性质进行了一些深入的优化,生产出来的超细粉体粒径更细、更均匀,粒型也更可控、更稳定,在医学性能、耐候性能、特殊性能、功能性应用上也更优。”何太明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报,预计今年将另外再取得2项发明专利以及10项实用新型专利,助推企业2026年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据悉,“年产40万吨新型超微细粉体材料生产项目”总共分三期建设,今年计划完成二期项目建设,二型产品设备(年产15万吨)建成投产。三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川东地区*大的新型超微细粉体材料生产基地,年销售突破10亿元,解决200余人就业,这也将填补巴中新材料的行业*,推动通江工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通江县把工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推动力,坚定“工业一业定乾坤”发展理念,突出现代产业培育,夯实发展基础。1月至4月,全县共竣工投产企业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7.6%。
“我们将持续壮大通江银耳和新能源新材料两个百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燃气发电、运达风电、标准化厂房二期,并攻坚推进化工园区公辅设施,力争全年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2027实现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为全市千亿GDP目标和托底性帮扶工作贡献通江力量。”巴中市通江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园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