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汽车产业持续下滑、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战持续加深、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艰难重重、危机重重。
截至5月底,全国汽车工业产销分别完成778.5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4.1%和22.6%。大形势下,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也不容乐观,应税销售91.87亿元,同比下降11.71%,进出口总额、应纳增值税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企业:不惧困难、砥砺前行
面对不容乐观的汽车产业形势,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夹缝中求生存、步履维艰,但也仍要看到包括商会在内的所有汽车零部件行业从业者的积极作为。他们迎难而上,以*坚定的信心迎接挑战,不轻易言败。
在企业经营环境十分严峻的形势下,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怕困难、砥砺前行,为丹阳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在年初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全市94家“*纳税企业”中,汽车零部件企业有15家入榜,展现了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作为与担当。
此外,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扶贫事业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6月26日,从17家会员企业筹得的共计13.9万元的扶贫款已汇入陕西省富平县财政预算专项资金。丹阳汽车零部件企业勇挑重担、敢作敢为、勇担使命,励行实干担当,推动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面对超常的困难,我们需要做好*坏的准备,但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调整,争取*好的结果。”汽车零部件商会会长陈建林说道,应该看到,此次疫情对企业生产节奏和经营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
因此,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新常态下,企业的生存比发展更重要,质量比体量更重要,升级比转型更迫切。应对危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过去,市场需求旺盛,汽车企业各自为战、各显其能;而现在,企业发展普遍面临困境,大家就需要抱团取暖,共同应对挑战。
商会:竭尽全力、共度时艰
“当下,困难重重,丹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点,如何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如何利用行业洗牌的契机,突出重围走进行业前列,争取行业话语权?一系列问题亟待得到回答,也需所有人去努力争取机会。”汽车零部件商会相关负责人说道。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生态环保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严峻考验,商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发展要求,围绕“做强*产业、做大*板块”的产业振兴目标,发挥自身功能和优势,力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上半年来,商会始终将服务平台搭建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有序开展进行:在经贸服务、企业培训、职能承接、对外宣传等方面着力构建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运行体系;集聚广泛智慧,汇聚各方力量,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完善沟通机制,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员企业更好发展;对全市的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进行了密集走访,从危机中找转机,帮助企业与银行达成还款协议,积极推动银企双赢、政银企多赢。
下半年,商会将继续开展好各项服务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转变服务方式,做好经贸交流服务、人才服务等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始料未及的冲击,国家目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度过寒冬。对比国外车企大量停摆,国内车企正迎来一个小的机遇。在危机中不断前行,丹阳汽车零部件企业正以实际姿态站在桅杆旁,迎接巨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