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小企业“缺设备、缺资金、缺技术”的共性难题,正成为制约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瓶颈。河北省以“共享智造”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源整合,为特色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其中,作为工业基础核心部件的轴承产业,依托全链条共享模式,实现从成本控制到创新突破的跨越,稳步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政策筑基:构建全链条共享体系
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国家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2024年,河北省先后出台《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工作指南》,明确原料集采、关键设备、生产工序、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物流贸易六大共享路径,覆盖生产制造全流程,为轴承等特色产业集群提供“路线图”。
截至目前,河北省89个重点产业集群已建成168家共享工厂(载体),开放生产制造、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资源,共享设备1万余台(套),带动1.3万余家企业协同增效,其中轴承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在共享模式下实现营收、创新能力双提升。
临西突围:轴承集群的共享实践样本
邢台市临西县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轴承产业集聚区,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但长期面临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弱、提质降本难、市场渠道窄”的困境。近年来,临西县以“共享智造”重构产业生态,打造轴承产业协同发展标杆。
服务共享:打通产业链堵点
针对中小企业采购“量小价高”、订单对接难的问题,2023年5月,临西县组建国有服务平台——临轴集团(河北)轴承有限公司,承担“资源整合者”角色。该集团一方面统一运营“临西轴承”集体商标,整合区域内企业采购需求,与河钢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实现轴承钢等核心原材料规模化采购;另一方面,搭建轴承产业共享订单协同平台,整合集群内符合质量要求的企业产能与设备资源,对接国内外订单需求。
邢台源耀轴承有限公司此前以零售为主。通过共享订单协同平台,该公司实现了订单式生产的转型,销售额获得显著增长。“共享平台让我们能承接以往难以触及的订单,生产计划更加稳定可控。”公司总经理郝红霞表示。
创新共享:破解技术升级瓶颈
创新是轴承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核心。临西县积极引入燕山大学、洛阳轴承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专业化科技服务团队,进驻企业解决技术痛点。
河北鑫泰轴承锻造有限公司长期受“轻窄系列圆锥滚子轴承套圈易变形”行业难题困扰。近年来,公司与洛阳轴承研究所合作攻关,按照专家团队建议优化热处理工艺,目前工艺所需热成型模具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已显著提升,套圈变形率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创新共享,临西轴承产业已完成多项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获得了一系列专利。
模式辐射:带动产业生态优化
河北“共享智造”模式不仅在轴承产业成效显著,更在多领域形成示范效应。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开放先进设备,为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提供“二次研发”及非标零部件加工服务;宁晋县由龙头企业联合建设的共享辐照中心,有效解决了当地大量线缆企业的特定工序加工难题,显著降低了参与企业的生产成本。
这些实践印证了“共享智造”的核心价值:通过盘活大企业富余资源,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形成“大企业*、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生态。临西轴承产业集群营收实现持续增长,已成为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轴承产业集群之一。
未来可期:向中高端持续迈进
当前,河北省“共享智造”已进入普及推广的关键阶段。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案例分享、现场交流等形式,重点推广典型经验;同时联合金融机构开发特色化金融产品,为共享工厂建设、企业设备升级提供信贷支持。
对于河北轴承产业而言,“共享智造”不仅是降本增效的手段,更是迈向中高端的必经之路。随着共享模式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延伸,河北轴承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致力于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升竞争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轴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