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正发出低沉的嗡鸣,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复合集流体材料在传送带上缓缓移动。
“我们攻克了锂电池复合集流体技术,可使电池安全性大幅提升,同时减少铜金属用量66%、铝金属用量85%。”现场,企业负责人拿起一片成品介绍,这项技术,让纳力新材料迅速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今年1—9月,企业完成开票销售3.3亿元,同比增长229%。
来自江都区工信部门的*新统计显示,今年1至9月,全区新材料产业实现开票销售359.2亿元,占全区工业开票销售总额的30.8%,在五大主导产业中稳居首位。令人瞩目的是,新材料企业数量仅占全区规上企业的14.1%,却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销售份额,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压舱石”与“推进器”。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江都新材料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攻坚与产业集群效应的加速释放。记者获悉,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填补全球产业*,从细分领域单点突破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一批深耕主业的企业正以技术为刃、以创新为盾,在新材料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与纳力新材料类似,创合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这些产品技术含量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公司总裁赵云指着刚下线的产品说,高分子材料属于新材料行业基础材料,可广泛运用于汽车、家电、手机、医疗、高铁、飞机、核电等领域。目前企业在手订单饱满,1至9月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40%。
这样的增长态势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目前江都区已集聚新材料规上企业141家,形成了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群,一批年开票10亿元以上的新材料行业知名企业正在加速崛起。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长青农化完成开票21.5亿元,同比增长15.9%;扬州诚德完成开票20.3亿元,同比增长31.7%;华航特钢完成开票14.4亿元,同比增长90.2%……一个个攀升的数字,勾勒出江都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企业的快速成长,并非“孤军奋战”,更离不开地方政府为产业发展厚植的“沃土”。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都区先后出台“科创20条”“人才新政16条”等精准政策,从研发补贴、人才引育、校企合作等多维度发力,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能。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华伦化工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突破高纯度丙二醇醋酸酯“卡脖子”技术,已申请专利10项;扬州诚德钢管破解大口径无缝钢管耐低温等技术难题,成为行业“单打冠军”;晶鑫新材料致力于氧化铝新型复合材料研发,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陵特涂的钛纳米高分子合金防腐涂料入选全国单项冠军产品……
政策红利与企业创新的“双向奔赴”,让江都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底气愈发充足。
“如今,江都已形成以先进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高性能塑料、新型功能涂层材料、特种陶瓷、新型建筑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产品布局齐全,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江都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聚焦新型膜材、特种涂料、功能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持续壮大企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努力打造新材料500亿级产业集群“新名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