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中国铁合金与北部湾钢铁产业协同发展高峰论坛暨第28届全国铁合金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来自钢铁、铁合金、装备制造、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学协会等各个领域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围绕钢铁行业运营与发展预判、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和绩效分级政策分析、铁合金行业绩效分级政策分析等内容,做了题为《钢铁与铁合金行业超低排放及绩效分级政策分析》的主题报告。
钢铁行业运营与发展预判
张龙强首先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运营现状。他指出,1-8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6.89亿吨,同比增长3.7%。在新冠疫情和外部环境恶劣双重冲击下,中国钢铁工业经受住了考验,在国民经济和工业平稳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为全国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受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钢材结算价格下降的影响,钢铁企业的利润出现下滑。今年1-7月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销售收入2.47万亿元,同比上升3.3%,利润总额仅为868.7亿元,同比下降28.6%,但降幅持续收窄。
根据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和钢材消费情况,分析和研究下半年市场走势,张龙强预判,下半年铁矿石、废钢等原料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市场消费需求增量有一定空间(2%),钢材价格底部支撑较为充足,行业企业经营优于上半年。但是,随着国内钢铁置换产能和海外投资钢铁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钢铁企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或将再现供需失衡和市场效益进一步下滑等问题。张龙强建议,钢铁企业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行业自律,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其中生存方面侧重于降本、提质和重组;发展方面侧重于绿色化、智能化和标准化三大高质量发展抓手。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政策分析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我国钢铁行业已迈入了超低排放的新时代。重点区域所有企业均在不同程度地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尤其是河北、山东已将超低排放限值要求以地方标准形式发布,但实际进展与全面超低排放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张龙强阐述了超低排放在有组织控制、无组织控制和清洁运输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分步实施改造、重视源头减排、因厂制宜选择成熟技术、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强化企业环境管理五个方面分析了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要点,指出钢铁企业要本着稳中求进、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根据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技术指南文件分步开展评估监测工作。
钢铁与铁合金行业绩效分级政策分析
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对2019年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进行了修订,扩大了采取应急减排措施的地域范围和重点行业,钢铁行业绩效分级从A、B、C三级细化分级到A、B、B-、C、D五级,对铁合金行业也进行了绩效分级,按A、B、C三级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
张龙强详细分析了钢铁行业和铁合金行业的绩效分级指标要求,指出达到A级、B级企业的基本条件是企业要做到合法合规生产,并从超低排放改造、环境管理水平、监测监控水平、清洁方式运输等方面指出达到A级企业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他从四个方面对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和达到绩效分级A、B级企业提出了建议:
(1)要选择成熟适用的改造技术,严把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能力关;
(2)超低排放要做好摸底诊断,深入对标,扎实改造;
(3)对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要尽快开展超低排放现状评估工作(预评估),避免走弯路;
(4)对尚未开展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应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张龙强*后指出,超低排放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不同企业进行绩效分级,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环保绩效水平先进的企业,可以减少或免除应急减排措施,从而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促进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