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全面落实链长制工作机制,抓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实施。
01、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目前,山东已培育建设了11个新材料“雁阵集群,吸引*稀土催化研究院等高能级形”创新平台落户,枣庄大力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等“6+3”产业体系助力城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
依托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枣庄培育了兖矿鲁南化工、联泓新材料、盛隆化工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氨基、醇基等煤基新材料和煤基可降解材料,着力打造以煤化工新材料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一甩煤化工产业过去“傻大黑粗”印象。
近年来,锂电产业在枣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正成为枣庄的城市名片。受益于锂电产业的发展,锂电新材料在枣庄前景广泛,吸引了众多企业“落子”。
就在今年6月,位于枣庄市中区总投资超2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
02、先进材料产业助推山东工业转型
山东在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与器件、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发力,产业规模和行业地位保持在国内前列。
近年来,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以“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建设泰山锂谷”为战略目标,依托肥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以锂电正负极材料、锂电池整装与回收为主导产业,着力构建锂矿石加工——锂电池钠电池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电材组装——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全周期、闭环式产业链条。
类似肥城的例子还将继续涌现,山东此前曾发布《新材料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将布局建成10个左右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2-3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00家左右,累计达到约2600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初的工业转型的“加速器”到部分工业制造业领域担当“主力”,再到如今的绿色低碳领域创新的“关键担当”,新材料产业在山东发展将更加成熟、链条更加完善。
青岛工业自动化展以工业制造领域的多元化、高质量需求为导向,聚焦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吸引数量众多的买家到场,以商贸交流为契机,深入对话合作,共同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技术等多个领域发展,为行业上下游企业搭建互流互通的桥梁,让更多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享受发展红利,共同推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第26届中国青岛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紧跟青岛制造业发展趋势,集中展示工业自动化及控制技术、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电气系统、传感技术及连接技术、动力传动、自动化电子生产设备等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凭借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开发赋能工业自动化产业发展新生态。
青岛工业自动化展以青岛特色产业集群为立足点,特邀新能源、锂电/电池、3C电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智慧农业、高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智能制造装备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