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昆明新材料产业锚定1200亿元目标
发布日期:2021-5-18 来源:澎湃新闻
“新兴产业相较于传统产业,具有技术先进、知识密集、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等特征,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
4月12日,2021年昆明市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及招商引资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作开班动员暨专题授课,从为什么要大抓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抓哪些、怎么抓,怎么抓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抓好新兴产业发展保障4个方面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的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让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到大抓工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谋划在新阶段新格局中的重点产业,以支柱产业的大发展推动实体经济水平和经济综合实力的大提升。
5月7日,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扭转产业空心化、产业结构畸形的现状,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培育新材料、大健康、数字经济等支柱产业,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相结合的迭代产业体系。从新材料、大健康、数字经济三大“新经济”来看,新材料产业*有条件、*有基础、*有潜力率先突破,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
有基础更有潜力
2.82万亿美元!这是全球新材料产业2019年的市场规模,且过去10年年均增长10%以上。
近年来,全国各地竞相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普遍在20%—30%之间,已形成长江中上游、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4个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一段时期,新兴产业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规模增速、结构占比将大幅提升,逐步成为我国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支柱。
从全省来看,长期以来,云南支柱产业仍然是烟草、能源、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占比较低。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数字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将成为*全省未来发展的强大引擎。从全市来看,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要求昆明必须坚持大抓项目、大抓工业,突出抓好新兴产业,奋力推动工业比重逆势回升、高效增长。到202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要达到25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到40%左右。推动新兴产业突破式、跨越式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昆明新材料产业具备成长为千亿元产业的基础和潜力。“十三五”以来,昆明以新材料为核心、发展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产业,现已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110家。工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27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29亿元,年均增长10.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018亿元的10.7%。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市四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产业比重逐年增加,202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占新兴产业规模以上总产值比重高达42.5%,比2016年增加4.5个百分点,已经成为支撑昆明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目前,全市有行业领军企业5家,其中贵研铂业产值95亿元,在稀贵金属新材料领域已是全国*;贵研催化产值35亿元,在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技术实力全国*,产业规模全国第二;锡业锡材产值26亿元,产品产量全国*;浩鑫铝箔产值24亿元,超薄铝箔产品产量全国*;云锗公司产值11亿元,高端锗系产品产量全国*。5家企业2020年合计产值191亿元,占比达44%。
敲定四大发展方向
目前,昆明已形成以*研发平台为核心、产业板块技术中心为基础、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支撑的自主创新体系,拥有*研发平台12个、省级研发平台22个。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000余项,获授权技术专利300余项。稀贵金属新材料生产技术等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贵金属催化材料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按照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的安排部署,“十四五”期间,昆明新材料产业发展将聚焦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稀贵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新型显示及半导体材料4个重点领域,努力打造国内*的新材料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
在先进有色金属材料方面,昆明作为全省工业和研发创新中心,拥有云铜、云铝、云锡、云锗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可以抓住云南建设“中国绿色铝谷”和重塑有色金属产业新优势的有利时机,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体系。在稀贵金属材料方面,昆明拥有稀贵金属领域科研实力全球第五、国内*的贵金属研究所,拥有*研发平台12个,稀贵金属新材料生产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将加快建设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积极向中下游产品发力,开发新型高端电子浆料、高性能电接触材料,加快贵金属催化剂技术升级,保持国内*地位。
在先进化工材料方面,昆明拥有西南地区3个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之一,可依托中石油云南石化、云天化、云南磷化等重点企业,大力延伸先进化工材料的下游产业链,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聚氨酯、功能膜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打造我国重要的先进化工材料基地。在新型显示及半导体材料方面,昆明在新型显示的光电子微电子材料领域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将加快推进经开区“光电子产业基地”、高新区“云南国家锗材料基地”等产业集聚区建设,依托京东方硅基OLED微显示器项目,推动OLED材料厂商聚集,加快发展超高纯锗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等红外光学新材料,在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领域,积极切入第三代半导体发展产业链条。
按照规划,昆明将在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做精做强新兴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培优助推产业深化发展,以先导公司电子薄膜材料等4大板块为核心,通过设立国际研发机构、建设稀散金属材料领域国际交流中心、吸引上下游产业链客户落户昆明打造500亿元新材料产业园。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值达到1200亿元—1500亿元,锗系产品、锡基产品和超薄铝箔产量保持全国*,化工新材料领域西南*,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全国*。
企业
贵金属集团
5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08.78亿元
日前,记者从云南省贵金属集团获悉,“十三五”期间,该集团围绕贵金属新材料制造、二次资源循环利用和供给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不断完善产业布局,5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08.78亿元,工业增加值32.26亿元。
省贵金属集团提供的信息显示,过去5年,集团始终坚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建成全国*大的贵金属新材料制造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初步建成了中国*、具有国际较强影响力的贵金属供给服务平台,形成了以集团本部为核心、跨地域专业运营的发展格局,项目建设园区化,推动了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初步构建国内贵金属高新技术材料绿色循环利用产业集群。
集团下属企业贵研铂业,作为国内*在贵金属材料领域拥有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集产学研为一体的上市公司,业务领域已涵盖贵金属合金材料、化学品、电子浆料、汽车催化剂、工业催化剂、金银及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贵金属供给服务和分析检测,生产各类产品涵盖390多个品种、4000余种规格,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电器、新能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行业。4月29日,贵研铂业披露,今年一季度,贵研铂业实现营收约86.88亿元,同比增长71.50%;净利润约1.70亿元,同比增长25.87%。4月15日披露的年报则显示,贵研铂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89.26亿元,同比增长35.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40.41%。业绩表现良好。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贵金属集团将结合新材料制造、二次资源循环利用及贵金属供给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打造贵金属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贵金属新材料高端科技人才平台、贵金属新材料产业投资运营平台、贵金属价值管理平台四大平台。同时,通过三大产业的深度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完善与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发挥产业生态圈之间的聚合效应,做强做优做大贵金属产业,将公司打造成为世界贵金属产业的参与者、竞争者和*者,*终成为“全球*的贵金属新材料科技集团”。
锡业锡材
锡材料精深加工技术国际*
背靠全球重要锡生产、加工基地优势,致力于技术创新,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在高精尖锡材料加工方面已处于行业前列,特别是在无铅锡合金焊料设计开发和电子封装互连锡合金产品先进成型及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中,掌握了独特的自有技术,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技术居国际先进、国内*水平。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各国竞争*激烈的领域,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关键力量之一。电子锡焊料、锡阳极、锡合金产品是高端装备制造及新一代信息产业中至关重要的核心材料。
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2007年在昆明经开区注册成立,一直追求依靠创新发展。2015年至今,该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2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承担了国家科技项目1项,省科技项目10项。2020年,研发投入超过9000万元。昆明基地以粉丝膏等中高端产品生产和研发为主,另有郴州和昆山两个生产基地以及上海、深圳、成都、武汉4个驻外销售机构。已建成40条锡精深加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4万吨,产值超过25亿元。其生产的9大系列,1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电镀、钢铁、食品、汽车工业等领域,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欧美国家均有稳定市场。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要实现产销4.3万吨,销售收入43亿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0%,全球市场占有率14%。努力打造成云锡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和全球*大、*优锡材产品专业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产品
最新粉末冶金企业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会员服务|网站建设|付款方式|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客服MSN:pmbiz1@hotmail.com
联盟网站: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人才网、粉末冶金书库、注射成形网 、中国粉体网、粉体行业网上展、粉末冶金网上展
ICP证:浙B2-20100325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