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发布会,主题是新技术专项规划。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克军,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电机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孙宏斌,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副校(院)长、教授李宏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成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研究员张彩云,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新技术规划》(以下简称《新技术规划》)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技术规划》主体围绕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碳基新材料等“14+N”个重点产业和领域,通过分析产业区域分布、产业链延伸路径、技术发展路线,从而明确新技术突破重点方向,形成推进新技术创新的体系化布局,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3个关键环节进行攻关的一体化设计、创新要素一体化配置、产学研一体化部署。规划重点从加快现有成熟新技术产业化;大力推动研发阶段的新技术进入小试、中试;加大科研攻坚阶段的新技术研发力度;着眼世界前沿领域,根据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结合山西实际,凝练立项一批重点新技术课题;加强与央企、国家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合作,推动更多新技术落地山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引进技术,依托核心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新技术;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催生一批新技术七个方面发力。
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规划对新能源创新链进行了系统谋划。例如新能源材料领域,有储能新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新能源装备领域,有光伏、风电、生物质、储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网络领域,有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部署,关键技术布局的系统性强。规划根据我省作为煤炭能源大省的资源禀赋,专门提出研究碳基新材料技术,化燃料为材料;深化研究非常规天然气技术,重点攻关“三气共采”、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多煤层合采以及煤层气分级利用等,提高非常规天然气在我省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深化研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发展安全绿色开发与资源化利用、高效燃烧与低碳智能发电、煤炭分级转化与多元产品开发等技术;深化节能环保技术,重点研究CO2低能耗大规模捕集和各类节能技术等。
关于未来五年我省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新技术规划》专节编制了“有机旱作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其八个重大任务包括现代种业创新、旱作技术创新、现代农业装备创新、农产品深加工、强化平台支撑、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对于我省突破一批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核心成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碳基新材料领域,我省“十四五”规划面向国际前沿、国家战略和山西转型发展,聚焦碳纤维、特种石墨、石墨烯和专用功能炭等重点和特色领域,开展共性关键科学和成套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从基础材料、制品器件到终端应用的技术创新链,形成山西材料+系统应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努力破解碳基新材料领域关键品种的“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对我国技术、设备及产品的封锁。规划集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开发于一体,着力打通碳基新材料从实验室、中试向产业化的发展通路,提升技术成熟度,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努力将山西在碳基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半导体产业方面,我省规划了“9-3-20”发展布局,即打造半导体器件与系统山西实验室、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等9个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高端创新平台;持续开展半导体新材料、芯片及器件、半导体制造装备3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布局三代半导体材料、碳电子材料等产业技术领域,加快形成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积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组建光刻机用激光器、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等20个半导体产业高水平人才团队,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半导体产业战略科技力量。重点建设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产业园、忻州市半导体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占据半导体技术中高端,成为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打造山西品牌,助力山西进入半导体技术创新领域的**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