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6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180万吨,平均日产198.2万吨,日产环比下降7.4%;生铁2041万吨,平均日产185.6万吨,日产环比下降4.5%;钢材2300万吨,平均日产209.1万吨,日产环比增长0.5%。据此估算,本旬全国日产粗钢256万吨、环比下降7.4%,日产生铁226万吨、环比下降4.5%,日产钢材410万吨、环比下降2.0%。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粗钢产量累计约为51482.6万吨,同比下降3%。在国家产业调控政策预期和要求下,我国粗钢产量连续两年1-6月同期呈下降走势。尤其在今年6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滑9.2%至8318万吨,不仅创下2025年以来的月度新低,更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罕见的同比跌幅。
与需求端的“疲软”相比,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9221亿吨,同比下降3%。但6月,中国进口铁矿石1.0595亿吨,环比大增8%,创下年内单月*高纪录。大宗商品分析机构Kpler的实时监测则显示,7月进口量大概率延续强势,预计达1.0132亿吨,连续两个月站稳亿吨关口。这种“淡季不淡”的表现,成为支撑铁矿石价格在100美元线徘徊的核心动能。
8月6日港口现货价格方面,印度粉矿(62%品位)在744-750元/吨,PB粉(62%品位)在780-795元/吨,巴西粗粉(63.5%品位)在809-829元/吨;本周三,新加坡交易所*活跃的铁矿石合约收盘于每吨101.71美元,自2月12日创下每吨107.81美元的年内高点,7月1日触及每吨93.35美元的低谷,上下振幅仅15.5%,远低于原油、铜等其他工业大宗商品的波动幅度。铁矿石也成为今年表现*亮眼的大宗品类之一。
港口库存方面,8月5日消息,Mysteel统计显示,中国47港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达14310.97万吨,环比周一增加29.24万吨。近期,港口铁矿石到港量回升,卸货入库量增加,港口库存开始累库。除沿江和华东库存下滑外,其余地区港口库存环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库存悄然累积、需求受限,铁矿石还能稳住强势多久?
9月3日北京将举行大阅兵活动,市场预期部分钢铁企业,特别是北方地区钢厂可能面临阶段性限产压力。这是环保治理中较为常见的临时性安排,旨在确保空气质量。若大规模限产兑现,将直接削弱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短期需求,从而影响价格走势。
同时,房地产行业仍在探底,新开工项目不足导致建筑用钢需求疲软;制造业则面临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与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挤压,家电、汽车等用钢大户增速放缓。更关键的是,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正加大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关税壁垒,这可能进一步削弱出口对产能的消化能力。
钢铁产业链的疲软、全球需求的收缩,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都像逐渐聚集的乌云,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打破当前的平衡。100美元/吨的价格线既是支撑位,或许也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