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总投资10亿元的钨钼新材料先进制造(出口)基地项目(简称“钨钼项目”)试生产。该项目位于欧洲产业城,由上市企业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厦门钨业”)投资建设,是厦门钨业争做世界*钼产业链供应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0亿元,成为国内产量*大的钼新材料项目。
走进包装车间,工业机器人挥舞手臂抓取产品,包装好,再整齐摆放在一起。生产调试阶段,这里每月能生产400吨的钼新材料。全部投产后,将形成年产11000吨钼新材料生产能力。
钼虽然是小众金属元素,但是应用领域却很大众。看似普通钼系列产品能宽泛用于电子工业原料、粉末冶金、石油化工催化剂、化肥、油漆等行业,市场前景看好。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行业门槛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大部分低端钼材料生产线均被关停,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青白江钨钼项目更被寄予厚望。
钨钼项目负责人杨伟说,青白江项目可以极大提高产能,能应对今后长远的市场发展需求,“目前,我们的订单几乎接满。”
科技创新,打破国外垄断
生产一批钼新材料,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需要经过投料、多级提纯、结晶、煅烧、一次还原、二次还原、压制等20多道工序,生产周期大概25天,工艺相当复杂。
以前,由于提纯技术有限,很多与钼相关的产品都只能从国外进口,而钨钼项目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在钼的还原、提纯方面创新了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能把纯度做到99.99%。”杨伟说。
前不久,钨钼项目采用的钼原料制备高纯钼材料的清洁冶金新技术,获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那是因为,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传统生产工艺使得钼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产品难以满足高纯钼深加工要求。新技术则实现了钼氧化物中钼的清洁、高效利用,不但有利于提高钼冶金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对推动钼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杨伟告诉记者,公司现已成立研究所,将同四川大学等科研团队合作,为新产品做技术储备。
产业基础雄厚,合作领域更多
近年来,成都的精密制造、航空航天产业基础雄厚,聚集了一大批先进制造企业,这也为基于钼材料的高端设备制造领域提供了机遇。
“我们将找准切入点,同更多本地企业形成上下游关系,帮助企业就近采购,实现本地配套。”杨伟说,同时也会充分利用青白江的枢纽优势,将钼和钼的精加工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返销到中亚、欧美各国,争做世界*的钼产业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