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3-7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网
广东省培育未来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具体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未来材料产业集群,制定本行动计划。
重点任务
(一)加强产业技术源头创新。聚焦未来材料重点领域,着力提升已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研究院等战略科技力量源头创新能级,加快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等一批大装置、大平台建设,积极谋划一批新的重大创新平台,推动建设*的未来材料原始创新基础设施集群;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瞄准未来材料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体系化研发布局,鼓励战略科学家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展从“0-1”、“1-N”全链条研发,加快形成具有颠覆性、前沿性、交叉性的新技术、新“样品”,抢占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制高点。(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构建成果产业转化体系。聚焦未来材料产业从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应用示范到产业化过程,鼓励实验室、高校、第三方机构等牵头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引导高水平团队与 企业共建联合工程中心,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分领域建设一批行业级共性技术研发、 中试验证平台,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方 案中前瞻性布局一批未来材料标杆应用示范项目;创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赋能举措,重点支持原创性、颠覆性材料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快未来材料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体系布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原始创新策源高地,统筹人才、资金、土地、科研设施等资源要素建设未来材料产业培育先导示范区,构建从“样品-产品-商品 ”全过程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管理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证监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培育壮大领跑企业群体。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进一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支持科学家团队创办企业;加大科学家团队初创企业扶持力度,遴选一批具备高成长性潜力的初创企业, 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提质树标行动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在政策、服务、资源等方面依法依规给予重点支持,培育打造一批未来材料产业领跑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未来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布局,联合上下游企业、创新载体等共建覆盖“材料-器件-整机”的未来材料创新联合体,利用“链主”企业地位推动产业链成熟;培育引进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材料领域企业,加快未来材料企业向粤集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产业人才融合发展。聚焦未来材料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领军企业“磁场” 作用,持续引进海内外“高、精、尖”人才团队,赋予科技人才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重大创新平台等产学研机构,在未来材料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协同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研发人才、*工程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优化完善省市级人才工程,加强医疗、税收、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构建科学合理的未来产业科学、工程、管理等人才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省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产业国际交流合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材料创新基础设施集群,谋划部署面向未来材料产业的国际合作计划,吸引海内外人才来粤开展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海外知名高校院所、优势企业、 国际科技组织在粤建立未来材料跨国创新机构、企业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各部门谋划在粤举办高水平的未来材料产业国际合作交流活动;鼓励广东省未来材料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东盟成员国及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开展未来产业技术交流、产业合作。(省商务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重点工程
(一)仿生智能领域。充分发挥广东省先进制造业优势,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智能仿生研究中心、 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等重大创新平台及重点企业,推进环境保护、生命健康、智能可穿戴器件、智能涂层材料等仿生智能领域未来材料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加快仿生智能领域未来材料在生物医疗、通信网络、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支持仿生科学与微生物学、工程学、细胞学、材料学等跨学科领域交流,精准构建多尺度宏观/微观材料结构,实现材料的智能化、信息化、结构功能一体化。(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纳米领域。重点以广州、深圳、东莞等为核心,支持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建设,引进国内外*的纳米科技人才团队和高端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纳米材料在量子器件、能源催化和存储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加快量子阱及二 维半导体材料、新型拓扑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复合涂料等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发挥纳米材料对于量子信息、精准医疗等未来产业的支撑和*作用。(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超导领域。充分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实验室、 高水平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将超导材料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发展及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紧密结合。瞄准中国散裂中子源、质子直线加速器(惠州)、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需要,发展高温超导材料,拓展低温超导材料应用场景。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相关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集超导材料制备、低温保障系统、特殊超导材料制造设备于一体的大型超导材料制备与表征研发平台,加快提升实用化超导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水平,推动超导材料集聚发展。(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先进金属领域。围绕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海洋化工等重要领域需求,加快先进金属领域未来材料的科研创新、技术攻关和应用验证,实现高端和特种金属材料国产替代进口及材料自主研发。加强无序合金、高熵合金、高温合金、金属- 陶瓷复合材料等先进金属领域未来材料研发和应用,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攻关,发展“设计-研发-应用 ”全链条研究和应用开发模式。鼓励行业上下游企业对接和协同发展,完善产品标准及设计规范体系,提升应用规模和水平。(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新能源领域。面向清洁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重大需求,重点发展风电、光伏、核电、 新型动力和储能电池、氢能等新能源领域未来材料前瞻技术和应用关键技术。采用先进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建设关键材料、重要部件服役环境加速评价平台系统,开展关键材料全寿命周期安全服役研究。强化材料体系研发战略布局与产业创新生态建设,支撑*新能源产业革新发展。重点扶持一批新能源领域未来材料相关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在深圳、佛山、韶关、 汕尾、东莞、中山、江门、茂名、揭阳等形成龙头企业为核心、相关配套企业聚集发展的产业集群。(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材料研发范式及仪器装备领域。构建高通量材料计算方法及数据库和人工智能赋能材料研发技术,变革未来材料研发范式。围绕未来材料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在极端光学等领域研制一批技术水平*的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及系统,基于先进光源开发具备服役环境的原位表征设备等,打造*的未来材料创新基础设施群。推动科研院所与优势企业研制材料设计、表征、制备仪器与生产工艺成套设备,强化材料研发中试放大与应用验证创新链条建设,前瞻布局自主可控产业链。(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产品
广东品嘉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5KN伺服压装机 桌面四柱通用型压力机 航空航天核心部件压装
广东品嘉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品嘉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华东粉末冶金厂
莱州市粉末冶金总厂
最新粉末冶金企业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会员服务|网站建设|付款方式|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客服MSN:pmbiz1@hotmail.com
联盟网站: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人才网、粉末冶金书库、注射成形网 、中国粉体网、粉体行业网上展、粉末冶金网上展
ICP证:浙B2-20100325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