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汽车零部件将重点扶持
发布日期:2021-3-3 来源:AI芯天下
前言:
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随着经济和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汽车零部件行业依旧活跃
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的发展速度趋于稳定。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0万亿元,同比增长7%。
虽然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行业放缓,但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是全球*大汽车市场、且有一定增长空间,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在此背景下,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趋于良好。预计202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有望达到5万亿元。
并且2020年全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并购总值达到600亿美元左右。并购大多与自动驾驶、互联等相关,汽车电子尤其是传感器或软件方面很是活跃。
据预测2021年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并购交易数量可能超过250宗。
破产企业将在2021年达到新高。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债务杠杆有所增加,因为资金需求量的不同,导致业绩低迷的大多出现在车身和底盘系统。
而利润率排名靠前的是动力电池类企业和发动机配件类企业,汽车电子类、车身及附件类企业利润率紧随其后。
零部件四个基本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汽车零部件很多,达到1万个左右,这些零部件涉及的领域很广,产业链相当的庞杂。
分析整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因此汽车零部件各类细分产品均由这四个基本部分衍生而来。
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
产业链庞大,市场水涨船高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是指其相关的供应和需求产业。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市场,原材料需求量较大的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玻璃。
下游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厂商、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零部件配件商和汽车改装厂等。
汽车零部件产业都是伴着整车企业发展而来,因为产业的布局是集群式的,目前已经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一汽、哈飞、华晨等带起了东北;长城、北京现代、天津一汽形成了京津冀;中部以东风、上海通用为主,西南则是长安、力帆等,珠三角广汽、广本、广州丰田,长三角上汽、吉利、江淮。
汽车产业是支柱产业,一个万亿级市场。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与整车相比通常是1.7:1。
伴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汽车零部件市场自然是水涨船高。
国内汽车远没有饱和,因此整个汽车零部件市场也是节节攀高。同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后装市场的表现开始好于前装市场。
另外,和整车不同的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并不是只面向国内,而是面向全球的,出口欧美和新兴市场。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非常大,据工信部的调查,全国竟然有超过10万家企业,规上有1.3万家。
政策加持下,发展迅猛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
汽车零部件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经分析,国家对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产业发展引导方向主要有如下几类:
鼓励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技术研发
鼓励绿色制造、清洁技术在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应用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
重推安全技术,发布动力蓄电池热扩散标准、强制安装胎压监测系统
加强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加快再制造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调整进口关税刺激市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技术创新升级能力
地方政府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多渠道支持零部件技术进步
结尾: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创新要素已经形成一定积累,创新环境逐步向好,相关财政和产业政策不断优化、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故长期向好势头不变,中国汽车行业也将从过去的做大规模向做强实力转变。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在汽车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较国际平均水平仍然偏低。因此,无论从我国汽车行业增长空间,还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规律来看,未来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仍有巨大空间。
本站部分内容属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产品
最新粉末冶金企业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会员服务|网站建设|付款方式|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邮编:310004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客服MSN:pmbiz1@hotmail.com
联盟网站:硬质合金商务网 、粉末冶金人才网、粉末冶金书库、注射成形网 、中国粉体网、粉体行业网上展、粉末冶金网上展
ICP证:浙B2-20100325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