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动力电池里含有锂、镍、钴等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矿山”。截至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600万辆,随着首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逐步达到质保期,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的集中退役高峰。“退役潮”也催生了新蓝海,贵州企业将如何抓住这波机遇?
这两天,贵州磷化开瑞科技公司生产的首批铜粉成功销售,实现收入180余万元,这也标志着该企业电池回收领域的产品销售实现了零突破。
贵州磷化开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池回收工艺工程师张明松告诉记者,这是从电池里回收来的磷酸铁锂电池黑粉,含有磷、锂、铁三种元素,现在是三种都能回收,会送到湿法冶炼车间去做碳酸锂产品,除了磷酸铁锂黑粉,还有铜粉、铝粉、铝合金外壳都能回收。
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有助于降低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有环境污染风险。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部分电池流向了一些小作坊。为了构建规范、安全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工信部先后5批公示了156家白名单企业,开瑞公司位列其中。企业建成了贵州首条全要素电池回收产线。
张明松介绍,他们回收的旧电池主要是来自新能源公交车和小轿车,第二部分是来自于储能领域。磷酸铁要进行回收,一是技术难度比较大,第二是项目投资大,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公司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目前,磷铁回收率在80%以上,锂的回收率在93%以上。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目前,国内回收的路径包括梯次利用和拆解再生等。梯次利用是指当电池容量降至80%以下时,继续将其应用在储能、电动自行车等领域;而拆解再生是指当电池容量衰减至无法使用时,通过拆解回收金属等资源。目前,相关企业也正积极拓展废旧电回收利用的场景。
在贵阳市乌当区,这家企业把废旧动力电池加工成电动自行车电池,并通过租赁模式为快递等行业提供充换电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广州等地试点。
贵州嘉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孙皓表示,公司的综合利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回收电芯厂的一些库存品,第二种就是循环下来的废旧电池,加工生产为电芯,做成二、三轮车换电电池,换电的模式,这样的市场场景,对于支撑行业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据统计,2024年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超4亿辆,每日催生超1亿次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该企业推出的动力电池利用方案有望缓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险、充电难。
孙皓介绍,换电的模式降低了初始购置成本,不需要买电池,用换电柜的方式就解决了安全隐患问题,包括飞线充电、超负荷充电等等,这个换电模式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在电池回收这个板块,把上游的生产制造和中游的运用以及下游的回收、破碎再生全部拉通,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随着政策持续完善、技术加速升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动力电池回收正朝着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
来源:动静新闻
编辑:李易淋
审发:王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