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失衡的博弈。
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在吸引大批跨国零部件公司进入的同时,也吸引了国外相关认证服务机构的进入。一场中资、外资抢夺零部件认证的大戏正在上演,利益的天平已向外资倾斜。
外资抢夺认证“肥肉”
日前,每年承担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80%认证任务的德国莱茵公司正式落户江苏无锡新区。这个国际高端机动车检测认证机构*在中国落户,令人喜忧参半。
莱茵公司等海外服务机构进入中国,在为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出口认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业内人士带来忧虑。
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王声堂说:“在未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业是更为关键的核心产业,是拥有高额利润的宝地,这也是国外认证机构纷纷抢摊中国大市场的原因所在。”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日益成熟,零部件制造环节利润会持续下降,作为第三产业的技术服务业却保持高额利润。国内汽车零部件认证是一块“肥肉”,现在,这块“肥肉”越来越多地被外资企业分割。
零部件企业钟情外资认证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本土汽车零部件出口份额日益扩大。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能够为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便利。
过去,中国出口汽车零部件产品,都要远赴海外进行“体检”,周期长且费用昂贵。现在,一些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检测、认证机构纷纷来华设立分支机构,上海、无锡、苏州等地都建设了检测、认证等服务产业集聚园区。随着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零部件认证机构在华布点日益完善,国内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企业在出口认证方面选择实力雄厚的外资认证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副市长贡培兴在无锡市检验检疫局新区综合基地落成典礼上说,德国莱茵公司与无锡牵手,可以使中国汽车行业企业不出国门,就能轻松享受具有先进汽车检测技术的国际知名实验室提供的检测、认证服务,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已通过ISO9001:2000、ISO/TS16949:2002、EMC认证,这些认证都是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零部件认证机构在华分支机构完成的。现在,只选择外资机构进行认证的企业不在少数。
特尔佳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不找本土认证机构认证,而找外资认证机构认证,主要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便利。认证在中国完成,证书由外资认证机构的海外总部颁发,到国外一样有效。”
害群之马砸了中资机构牌子
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到了考验本土认证机构的关键时刻。
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企业不找中资认证机构认证,很大程度上是中资认证机构自己砸了招牌。
“国内某些认证公司仅仅为了捞钱。正规认证机构收5万元认证费,经培训、检测,才颁发证书。非正规认证机构收4万元,不经培训、检测,直接颁证。这样一些害群之马把中资认证机构的名声搞坏了。”有关人士透露。
山东金麒麟集团副总经理刘荣良告诉记者:“我们通过的ISO/TS16949认证是外资认证机构完成的,比较严格。外资认证机构对我们进行了一年多的培训,帮助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一些中资认证公司松懈得很。以9000认证为例,过去有些整车厂要求零部件供应商通过9000认证,现在,很多整车厂取消该项要求了。因为这一认证太容易通过了,企业只需交一些钱,可直接拿证。”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指出,国内汽车零部件认证市场之所以出现被外资认证垄断的趋势,一是因为国内认证机构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因为我国的技术服务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服务意识、品牌意识不强。国内认证机构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
“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认证的市场竞争变成国际竞争,外资认证机构和内资认证机构之间面对面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内资认证机构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陈光祖说。
另外,政府加强汽车零部件认证管理力度、扶持内资汽车零部件认证机构做强做大,十分关键。王声堂说,内资认证机构竞争力低下,除了企业自身原因以外,有关部门不重视,引导、规划不力,也是重要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有关部门不加强监管力度,并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那么本来处于劣势的本土认证机构很快会被无情地逐出市场。
警惕合围之势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零部件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跨国零部件公司大举进入中国,相关服务机构也会随之而来。跨国公司利用其品牌等优势,不仅垄断电子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产品市场,而且全面占领我国汽车零部件认证服务市场的势头也日益明显。
有关专家指出,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零部件认证机构加紧抢占中国市场,进一步表明跨国公司对中国零部件产业发起了合围的攻势。这场合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势不可挡的,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如果有关方面不积极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破解这场合围,那么,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自主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